國三翰林版講義-----96下學期 班級: 座號: 姓名:
第一章
一、<德>
1. 背景:神聖羅馬帝國(10世紀)-------鬆散-------奧主導(15世紀)
2. 17世紀(勃蘭登堡) 18世紀初(普魯士) 1814~1815(維也納會議)(德意志帝國)、(關稅同盟) 1834 經濟統一的基礎1820(要求制憲)1848(法蘭克福會議)-----沒結果(沒武力) 1866(北德同盟)
3. 宰相:俾斯麥(鐵血宰相)
4. 3次戰爭----1864丹麥戰爭、1866普奧戰爭、1871普法戰爭
5. 阻力:奧、法
6. 助力:拿破崙戰爭
7. 手段:彈性外交及武力
8. 時間:1871
9. 統一核心:普魯士王國
10. 國王:威廉一世
二、<義>
1. 背景:法、西入侵;分裂
2. 人物:義大利建國三傑-----馬志尼(青年義大利黨)、加里波底、、加富爾
3. 宰相:加富爾
4. 手段:彈性外交
5. 助力:英、法支持
6. 時間:1870:(1861建---義王國)
7. 統一核心:薩丁尼亞王國
8. 國王:伊曼紐二世
9. 阻力:奧、法
三、拉丁美洲
1. 背景:(西)(葡)殖民------巴西是(葡屬)
2. 占(墨西哥)是(阿茲提克);占(祕魯)是(印加)
3. 土著:印地安人
4. 刺激:美獨立,法革命、啟蒙運動
5. 趁(拿推翻西班牙)之機會
6. 助力:英、美(1832年---門羅宣言)
7. 過程:順利
8. 國:墨、委、巴、玻
四、<巴>
1. 位置重要;黑海出地中海
2. 外力;鄂帝國回教~~19初漸沒落(15~19世紀),被希+羅+拜占庭+卾圖---統治過
3. 分裂主因;鄂統治方式+民族複雜(希臘+斯拉夫人)+宗教複雜(希臘正教+伊斯蘭教)
4. 過程:不順
5. 外力干涉;俄、奧、法、義、英、德(因戰略地位)
6. 刺激:法大革命
7. 又稱:歐洲火藥庫
8. 希臘、英、法、俄支持
五、【日本 】
1. 日本二大進步關鍵;大化(唐化)+明治(西化)

大事
1世紀
開化
7
大化
9
封建
12
幕府時代
17中
鎖國時代(德川)---中國人+荷蘭人—長崎貿易
19中
不平等條約
1868
明治維新
1895
甲午戰爭
1905
日俄戰爭

2. 內容:憲法、國會、軍民教育、工業化
3. 封建階級 天皇


武士

平民
賤民(非人)

4. 打破鎖國:美國
5. 人:培理
6. 武士道+西方商業精神=明治維新
7. 德川還政天皇:大政奉還與尊王攘夷運動
8. 結果:強甲午----亞洲第一,日俄----世界強權
9. 影響:成為侵略國
六、19世紀文藝
1.19世紀文藝:浪、寫、印
2.浪:�時:(18末~19中)
‚感情、個性
ƒ代表:英---拜
德---哥德+貝多芬
3.寫:�時:19中
‚因工業革命後貧富差距
ƒ對象:礦工+妓女
„代表:英:狄---孤雛淚
4.19藝術:印象派---莫、梵
照相技術
第二章
一、新帝國主義的形成
1. 定義:擴張(侵略)向他國行-----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侵略
2. 新舊帝國主義比較表:
分期
舊(早)
新(晚)
時間
16~18世紀
19世紀末

葡、西、荷、英、法、俄
荷、英、法、徳、義、比、美、日、俄
侵區
美、亞洲
亞、非、拉丁美洲---美國
動力
地理大發現
工業革命<具侵略性>
原因
商業性(香料)
a.經濟---爭原料、勞工、市場、投資空間
b.政治---掌土地、資源
c.軍事---海外補給站
d.文化(心理因素)---社會達爾文主義(強者生存)
種族優越理論
結果
殖民競爭

影響
�大西洋時代來臨
‚歐洲領導地位
引發�第一次世界大戰及
‚亞、非民族復興運動
ƒ瓜分熱潮(如---甲午後中國被瓜分)
二、新帝國主義對亞非的侵略
1瓜分非洲(黑暗大陸):
a.地理大發現(舊帝國主義)---葡、西、荷、英、法----建立港口
b.19世紀中----由比利時『剛果公司』開始「大獵非洲」
c.19世紀末----除了東---衣索匹亞及西---賴比瑞亞外,大多被列強併吞
2瓜分亞洲:
a.英(以印度)、法---爭印度,侵緬甸,併馬來
b.法---(以中南半島)侵越南、寮國
c.俄與英----爭奪阿富汗、波斯、西藏
◎中國近代史---是受列強侵略的歷史(日侵東北)
俄以(西伯利亞)東侵---東北,西侵---中亞
3.美干涉拉丁美洲:
a.19中---拉丁美洲受「門羅主義」保護
b.外交政策-----19末-----巨棒外交
金元外交 激起反美情緒
c.門羅主義------是美國帝國主義擴張之始
三、war1(1914~1918)四、戰爭經過
1. 遠因:a.殖民競爭*b.連環結盟制度-----三國協約「英法俄」、三國同盟「德奧義」
c.軍備競賽
2. 近因:塞城事件(斐迪南被殺)-----奧塞之戰
3. 德支持奧:藉口法俄同盟
4. 英藉口:破壞比利時中立
5. 武器、飛機、坦克、毒氣、潛水艇
6. 戰場:歐洲及海外殖民地
7. 日趁機出兵山東
8. 由敗轉勝的關鍵:美加入
9. 1917:美加入俄退出
10. 俄退出之因:二月革命+10月革命與德訂約
11. 蘇聯成立:1917十月革命(列寧)
12. 美加入之因:德無限制潛艇政策+德煽動墨西哥反美
13. 對立:協約國V.S.同盟國
14. 戰爭型態:壕溝戰、拉鋸戰、消耗戰(如俄受不了戰爭消耗,在東戰場失敗)
15. 戰爭結果:協約國勝,訂凡爾賽條約(對德和約)割地賠款、負擔戰責、不公平----引發山東問題,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遠因
16. 一次大戰影響a.歐下降,美上升
b.女權上升
c.財物損失
1初期:德東守西攻----占法。受英、法攻-----東線受俄攻打
2.德冒險攻俄,義倒向協約國
3.轉淚點:1917俄退出----因二次革命,美加入----因德無限制潛艇政策及德煽動墨西哥反美
五、巴黎和會與國際聯盟:
1.結果:1919召開巴黎和會
2.原則:威爾遜的「十四點原則」
3.參加國:戰勝國(除俄國外)
4.地點:凡爾賽宮
5.控制:三巨頭----英(勞合喬治)法(克里蒙梭)美(威爾遜)
6.對德不公正:擔責、賠償、削軍-----種下第二次世界大戰遠因
不公平處理---引發「山東問題」
7.內容:對德(凡約)、對土、對保、對奧、對匈
8.結果:1920年成立國聯----美未加入----沒有軍隊
9.地點:日內瓦
10.目的:維持和平
影響:
1.政治:a.俄、德、奧、鄂四大帝國瓦解
b.亞、非、拉丁美洲復興
2.經濟:民生困苦----政局不安,戰債----經濟大恐慌
3.社會:婦女地位上升(有選舉權)
4..國際局勢:歐↓美↑,德、奧心生怨恨
1. 影響:美---上升(富強),歐---下降

5.文化:科技與軍事結合、研發武器----威脅和平
國聯1920~1946
a.倡導人:威爾遜
b.總部:瑞士日內瓦
c.功能弱:美未加入+沒軍隊
d.國聯秩序惡化第一步:九一八(1931)
第二步:德攻波
1930年代:日、德退出
六、20世紀初期的科學與社會文化
1.物:居禮---放射線(醫學)
愛---相對論(原子彈)
2.心理學:奧---佛—潛意識---心理分析
影響:哲學、藝術、文學發展
3.文學:雷—西線無戰事
4.藝術---畢卡索(立體派)
.5.社會:婦女地位上升(婦女有選舉權)
最早有選舉權---英國婦女
第三章
一、亞洲的民族復興運動
戰間期(1918-1937)----軸心國侵略
a.俄共----蘇維埃 b.美----新政 c.1929----經濟大恐慌 d.德義獨裁---軍國主義(極權政體) e.印、土、非----民族自覺
1.受【民族自決】影響
2.朝(1919):「三一運動」----1910被日本侵略
3.印度:甘地「不合作運動」---不納稅+不買英貨v.s英國
4.卾土:凱末爾(共和)---現代化v.s協約國
二、蘇共發展
1. 俄退出---因敗、窮
2. 俄革命----蘇聯建立「U.S.S.R」:
3. 1917---.二月革命----推翻沙皇建,臨時政府
4. 1917----十月革命----領袖列寧----建共產制----赤化世界
5. 列寧獨裁�利用(秘密警察),以黨控國
‚(共產國際)----策動世界革命
6. 史達林---計畫經濟,只要原子,不要褲子。
三、經濟大恐慌(時間:1929)
1.美貨在歐洲滯銷、歐洲戰債、賠償問題,美國、日本發戰爭財(盟國兵工廠)
2. 1929經濟大恐慌:起因:美國的關稅保護政策(高關稅政策),外交---孤立
3. 經過:紐約股票狂跌 全球性
4. .美國:小羅----a.內政(1933----新政) 採「凱因斯」 以「消費刺激經濟」繁蓉 榮
b.外交----睦鄰政策
5. 結果:其他國(軍國主義)
四、軍國主義的擴張(因經濟低迷),三大反共軸心國---德、義、日(1930年代始侵略)
納粹

希特勒(因通貨膨脹)(1933)
內---反共
外---擴軍侵略、撕毀凡約、屠殺猶太人---種族迫害
法西斯

墨索里尼
口號---恢復古羅馬光榮、反共,非洲殖民


向中國侵略
九一八、一二八、七七
1.二次世界大戰發生
遠因:�美國---孤立
‚英、法---姑息
2.亞洲戰場�日本發動---1937年七七開始---日侵中
3.歐洲戰場---因1939德國進攻波蘭
4.德國侵略行為----
�德(1938年)吞奧,占捷克(蘇台德區)
‚英法姑息---與德、義舉行慕尼黑會議(出賣捷克)---慕尼黑協定---割讓蘇區給德國
ƒ 德國於1939年吞捷克和蘇聯簽定(德蘇互不侵犯條約),向外攻打波蘭
五、第二次世界大戰(1937~1945)
1.敵對集團:軸心國(義、德、日)V.S.同盟國
2. a.歐戰開始:1939德攻波
b.亞戰開始:1937日攻中----七七事變
3.1941珍珠港:歐亞戰場合一的事件
4.1941:美、蘇加入----轉戾點
5.結果:倡聯合國,美蘇對抗(冷戰)
大戰爆發:
1.英、法---姑息主義
2.美國----孤立
3.1931-----日發動「九一八」
4.1937----七七事變----八年抗戰
5.1938:慕尼黑協定(出賣捷克)
6.1939:�希特勒占捷克‚入侵波蘭----以「閃電戰術」席捲歐洲,歐戰爆發
轉淚點:美、蘇參戰:(1941)
1.德蘇互不侵犯條約
2.蘇加入原因:1941---德毀約入侵蘇【為了石油】,開啟東戰場
3.美加入原因:因日偷襲「珍珠港」----歐亞戰場合一的事件,形成中、美、英、蘇盟國
同盟國勝利:
1.1942----�美敗日,解除澳洲危機
‚中國緬甸遠征軍---阻日占印度
2.1943----北非登陸,義大利投降
3.1944----諾曼第登陸---美、蘇夾擊德國
4.1945----占柏林,希特勒自殺,德投降
5.1943----麥克阿瑟----跳島攻勢
6.1945----美登陸琉球----近日本
7.1945八月6日、9日----美投原子彈----廣島、長崎
8.1945.8/14----日本投降
9.戰後---數千萬人死亡,財物損失
戰後秩序:
1.1945:雅爾達會議(出賣中國)---(美、英、蘇)----史、羅、邱
2.原因:美國錯估日本實力,希望蘇聯對日宣戰
3.內容:�快速結束對日戰爭
‚分區佔領德國及柏林
ƒ成立聯合國
„蘇聯接收東歐
4.影響:共產勢力進入中國原因之一,扶持中共
六、聯合國成立---UN:
1.倡導人:小羅斯福
2.時間:戰前(1945)
3.名稱出現:1942春天---舊金山會議---聯合國憲章
4.聯合國憲章(舊金山會議)
5.總部:紐約
6.缺點:五強有否決權,蘇聯濫用
7.機構:大會、安理會、經社會
8.目的:解決國際糾紛、經濟、文教問題
9.手段:軍、經、外制裁
10.貢獻:人權、衛生、醫療、文教
第四章
一、冷戰時代的形成(美蘇冷戰----1947~1991:冷戰時期----共44年冷戰)
1.1947:民主集團(美)V.S共產集團(蘇)---1990結束
◎1947----開始冷戰,1970----冷和,1991----蘇聯解體----結束
美反共政策:圍堵
俄共
華沙公約組織






圍堵的防衛線
圍堵政策+馬歇爾計畫【歐洲復興計畫】
◎ 俄共擴張:在雅爾達密約後----向東歐擴張,亞洲----向中國擴張
◎ 美1949NATO(軍事目的)V.S蘇1955華沙公約組織(軍事目的
二、區域衝突
冷戰-----(亦戰亦和非戰非和的微妙國際關係)
1.因雙方----有致命的核武----會毀滅全球
2.方式: �區域性熱戰----如韓戰、越戰
‚軍備競賽----如美、蘇
3.危機:�1948----柏林危機---因蘇聯封鎖西柏林
1. ‚1962----古巴危機----因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威脅美國,後讓步而化解
2. 古巴危機後---使美蘇雙方知核武可怕,局勢趨緩。
**冷戰架構下之熱戰
美 V.S 蘇 ---- 民主 V.S 共產
國 V.S 共 ---- 國共鬥爭
南韓 V.S北韓 ---- 韓戰----美協防台灣
南越 V.S北越 ---- 越戰-----1975越赤化
以 V.S 阿----中東戰爭---伊斯蘭教 V.S 猶太教
3. 區域戰爭:韓戰:1950~1953,中國為抗美援朝,派出「志願軍」----以北緯38度為界,分為南北韓,越戰:1945~1973----美為了阻止北越擴張(1954年,法退出越南,1973年---美退出越南,1975年越南統一),以阿、波灣、美伊戰爭
1.韓戰:<1950~1953>
�1948----38。N度線----分南、北韓
‚1949----中共統一大陸
ƒ爆發原因:1950----蘇聯唆使北韓----攻打南韓
2.越戰:<1954~1973>
�美阻共黨在中南半島之滲透-----骨牌原理
‚美失敗因:國內反戰情緒
3台海對立:<1949迄今>
�中共(趁抗日)壯大+(加上蘇聯的扶助)
‚美自韓戰後----派第七艦隊----協防台灣
ƒ美後來打「中共牌」-----「聯共制俄」----與我國斷交
„1979-----<台灣關係法>與我維持文化、經貿關係
…1987-----台灣解嚴----兩岸關係,民間有改善
4.中東戰亂:
�1945-----『阿聯』成立
‚1948-----<以阿衝突>----引發世界能源危機
ƒ兩伊戰爭(八年):伊朗V.S伊拉克
三、新興國家與第三世界




第三世界:
1.定義:貧而弱之國----<不與美、蘇結盟>
2.名稱出現:<毛澤東稱之>------1955萬隆的亞、非會議
3.外交:反殖民、反西方、不結盟中立政策---不與美蘇結盟
4.優勢:國數目多



第三世界
共產
民主
貧而弱


新興國家
1.興起原因:英、法殖民國下降
2.第三世界:特色:�政治---獨立,政局不穩
‚經濟---提供原料與勞工---低度開發國
ƒ外交---「不結盟政策」---不與美、蘇結盟
„影響力---數量多,在國際事務上有影響力(數目多取勝)
四、歐洲共產政權的崩潰
1. 蘇聯解體:1917~1991
a.因:戈巴契夫之改革.
b.葉爾辛政變_----組獨立國協(1991:葉爾辛領導----獨立國協),冷戰結束
2.東歐非共化----因蘇之解體例波瀾華勒沙團結工聯---東歐第一個非共政府
3.德統一:1990公投合併_---東、西德合併----1989年柏林圍牆被拆
五、區域統合的進展
區域統合—定義(同一地理區,共同文化背景、政治、經濟利益)
1.定義:同一地理區,文化、政、經、外交相同,具有「區域性」的國際組織
2.成效佳:「歐盟」---E.U----以合作代替鬥爭



地區
歐洲
亞洲
名稱
歐洲經濟共同體

歐洲共同體

歐盟(1993改名)
東南亞國協
亞太經濟合作會議
(APEC)1989
*我國有參加
簡稱
EU

APEC
目的
經濟、外交、司法

各國協商,尋求亞太地區經貿政策協調
大事
2002年---正式用歐元
2007年---已有27個 會員國

六、大眾文化與網路時代
1.大眾文化特色:通俗易懂、廣泛流行
2.原因:傳播媒體發達
3.例如:崇拜明星、流行服飾、音樂、通俗文藝
4.傳播媒體:報刊、電視、電腦網路、行動電話
5.網路---出現時間---1960年代(資訊時代)
6.四大傳媒:報紙、廣播、電視、網路
七、地球村與多元文明
1.世界人口激增—科技發達與生產進步的結果
時間
1900
2000
人口數
16億
60億
2.地球村---國與國距離縮小,世界新秩序的理想
3.全球化---跨國公司與國際經濟體系擴張
4.全球化例子:1995年世貿組織(WTO)---以協商方式減少各國間貿易障礙
5.全球化負面影響:�環境污染加劇‚貧富差距加深
6.目前世局---�伊斯蘭教國家與西方國緊張關係
‚東亞經濟的躍升
ƒ從地球村到多元並立
7.大家要學習的課題:�不同族群與國家,學習共存共榮
‚了解不同族群的歷史、信仰和文化
ƒ不同文明、國家與族群的相互理解和包容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inu020510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