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一上95年;歷史科講義------南一版
班級: 座號: 姓名:
第一單元 史前台灣與原住民
一、1.台灣---5萬年前有人類
2.亞洲大陸與台灣相連(冰河時期)(冰河陸橋)


史前時代(無文字) 17世紀 歷史時代(有文字)

舊 新 金
(一)舊石器(5萬到5000年前)
1.代表文化:�長濱文化:台東長濱
‚網形文化:台灣西海岸 中北部丘陵
2.性質:與「中國大陸系統」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
3.特色:�打製石器、骨角器
‚採集、漁獵、漁撈
ƒ知用火
(二)農業出現---新石器(7000年前)
1不是由長濱文化而來
2.性質:�與(中國華南)新石器有關
‚與(東南亞)有關
3.特色:�磨石器‚燒陶ƒ農業出現
4.代表:�早期----大坌坑(粗繩紋陶)
‚中期---圓山(台北湖)
ƒ晚期----卑南(東海岸)(石造物、石棺墓葬、玉器、陶器)
(三)金屬器時代---2000年前
1.代表:十三行「葛、凱祖先」、蔦松(西拉雅祖先)、靜浦文化(阿美祖先)
2.金石並用:石器、骨角器、銅器、鐵器、煉鐵(八里鄉十三行)、農、漁業發達
二、原住民族:
1. 屬於(南島語族)-----來自(東南沿海)或(南洋群島)
2. 分類:以地彧分高山族(山區)與平埔族(西部、東北部平原、丘陵),已漢化
3. 17世紀前 人口約15萬~20萬人
4. 目前 人口約40萬人,不及全台人口2%
5. 南島語族分布:北(台灣)、南(紐西蘭)、東(復活島)、西(馬達加斯加)
6. �平埔族
‚高山族:葛、泰、太、賽、邵、魯、排、卑、阿、達
(一)社會組織:
1. 平埔族:�清中葉---採漢姓
‚日治:改日姓
ƒ民國初:戶籍制,一律冠漢姓
„80年代,回復本來姓名運動(正名)
2. 高山族:�父系社會(泰、布、鄒、雅)
‚母系社會(阿、卑)(家產由女子繼承),(贅婚制)
ƒ社會結構----氏族社會、貴族社會----如:達悟族---漁團組織
貴族社會階層:魯、排、鄒、阿、卑
平權社會:布、泰、雅 賽夏族:居兩者之間
(二)多樣文化:
1.出生、成年、婚姻、喪葬 生命禮儀
2.宗教信仰:「泛靈信仰」 祖靈最重要
3.祭儀:與開墾、播種、收穫等經濟生活結合取悅神靈
4.生活:游耕(火耕)、漁獵----男獵女織、刺繡
5.雅美(資源共享、平等社會)---飛魚祭(只抓飛魚)具(生態保育)觀
6.原住民傳奇:泰雅:射日
賽夏:矮靈祭
魯凱:雲豹傳人

歷史筆記簿的做法------
1. 每個同學準備兩本藍色本子----
A.本---考試本 (將來作為-----作業抽查用).
B.本----答案本 (對答案用)
2.出題原則:每人出10題----填充5題及選擇題5題
要有題號;字跡工整;不可抄襲別人
要有----單元編號、座號、姓名
編號:
座號: 姓名: 分數:
1.------------
2-------------
3.









每次上課的早自修----一組人交齊到小組長處,再交給小老師,上課前5分鐘---大家趕緊做好,開始由小老師發簿子考試,不要拿到自己的本子,也不可以挑本子,寫好後交給出題的人批改分數 。
2. 每個星期去小老師處登記成績,小老師在下課或隨時給老師看成績
3. 分組比賽----平均有80分以上的組或是進步很多的組員可以再加10分
4. 段考如果班平均有80分以上----會有獎勵
※※不及格太多的組員或同學_-----會早時間集中補考或重考----分數會打折扣
5. 小老師按照進度排小考_-----並且登記成績
6. 高一的歷史課很重要 ,是將來高二高三的基礎----努力把基礎打好吧
7. 我們要自己有實力----就不怕外來的挑戰了
8. 各位----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















第二單元:大航海時代的台灣「15世紀末~~16世紀初」----大航海時代
一、 各方勢力競逐:
(一)漢人:
1.宋代----12~13世紀 到澎湖定居
2.元代---14世紀 設「巡檢司」----元代版圖
3.明代海禁:防倭寇(日本浪人+中國海盜)----明派兵駐守澎湖,走私貿易地點移到台灣
4.大海盜---�顏思齊---北港登陸,開發雲、嘉
‚鄭芝龍(受明招撫)----仲介荷、中貿易
(二)歐洲人:
1.時間:大航海時代
2.目的----貿易、傳教
3.貿易據點:�荷---爪哇(印尼) ‚葡---澳門 ƒ西班牙---馬尼拉(菲律賓)
(三)荷蘭人:
1.兩次攻澎湖
2.1624年---在大員(今台南安平)建熱蘭遮城(安平古堡)
3.又建---普羅民遮城(赤崁樓)
4.鄭芝龍----仲介荷、中貿易
5.荷、日、西競爭----直到日本鎖國(禁商人海外活動)----荷人獨佔台灣商業利益(1642年荷人逐出西班牙人)
(四)西班牙人:
1.佔領(北台灣)----雞龍(基隆)、滬尾(淡水)----建紅毛城(聖多明哥城)、蛤仔難(宜蘭)
2.因(日本鎖國)-----使中、日貿易不亦達成
3.1642年被荷蘭人逐出台灣
4.傳(天主教)
二、荷蘭在台灣的統治:(1642~1661年)
1. 台灣開始以(貿易)為導向的海洋文明
2. 轉口貿易----輸出「鹿皮、糖、米」,是中、日、南洋、歐洲貨物集散中心
3. 抽重稅---關稅(進出口貨物稅)、人頭稅
4. 農墾:�招募漢人承租(荷屬東印度公司)土地(佃耕)----開墾
‚種新作物---蜿豆(荷蘭豆)、番茄
ƒ引進印度耕牛(黃牛)
5. 荷人----傳(基督教),教原住民用羅馬拼音拼字----沿用到19世紀---叫做「新港文書」---「番仔契」
6. 抗荷事件---郭懷一事件----因荷重稅、限制多
三、鄭成功攻台與治台:(1661~~1683年)
攻台目的:反清基地
1662年荷蘭投降
行政組織:東都王國:一府二縣----(赤崁---承天府)、以北(天興縣)、以南(萬年縣)
意義:台灣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,將典章制度移植到台灣
經濟上:軍屯制度---解決軍糧問題(今台南左鎮、高雄左營----以軍屯得名)
四、鄭經改革:
陳永華輔佐:東寧王國---「一府二州」
經濟:�軍屯
‚走私貿易---與中、日、英、南洋
ƒ輸出:米、糖
„輸入:軍火、布等
教育:�建孔廟(全台首學)---明倫堂----在台灣
‚民間:沈光文講學
五、鄭氏與清朝互動:
曾與清談和不成
趁三藩之亂,,佔閩、粵,兵敗
1683年施琅攻台,鄭克塽降清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-
第三單元:唐山過台灣(1683~~1895)
一、 拓墾與建置:
(一)1684年---設一府三縣---台灣府、三縣(台、諸、鳳)、澎湖巡檢司
(二)初期---消極治台----渡台三禁------�需有墾照 ‚不准攜帶家眷 ƒ不准廣東人來
並且派兵駐台
(三)偷渡客多----閩、粵人民---因山多田少(推力)
(四)增設廳縣----
�康熙---一府三縣,台灣府----台、諸、鳳三縣
‚雍正元年(1723年)----因朱一貴事件,增設彰化縣(虎尾溪和大甲溪之間)、淡水廳(今大甲溪以北)
雍正五年(1727年)----澎湖廳(裁撤巡檢)
ƒ乾隆52年---改諸羅縣為嘉義縣
„嘉慶16年(1811年)---増設葛瑪蘭廳(今宜蘭)---因受海盜侵擾
…同治13年(1874年)----牡丹社事件後,開始積極經營
†光緒元年(1875年)-----擴大為二府(台北、台灣)----沈的建議,八縣、四廳
(五)拓墾方式:.一田二主----
�大租戶---墾戶因收取大租,稱「大租戶」,但是必須向官府繳稅----
‚小租戶---佃戶相對於大租戶,稱「小租戶」
ƒ向原住大民取得土地耕作權者,要向原住民地主交租,稱「番大租」
(六)對原住民---漢番隔離
二、水利設施:
(一)清代三大水圳---時間:18世紀以後
鳳山---曹公圳,彰化---八堡圳、台北---璢公圳---種植水稻、甘蔗
三、商業活動:.
(一)行郊成立---18世紀起,商人組成
1.貿易地點---台南「南郊」----厦、漳、泉
2.貿易類別---鹿港「米郊」、糖郊、布郊
(二)輸出---米、糖 輸入---日用品---與中國密切
(三)形成---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」---台灣開發從南到北
四、社會組織:
(一)1.宗族組織---同姓關係+供俸神明
2.祭祀組織----�地緣關係+同姓者---唐山祖(祭祀原鄉著名的同姓人物)
‚血緣關係---開台祖
3.共同神明---玉皇大帝、媽祖、關帝、土地公(福德正神)
4.客家人---三山國王、義民爺
五、民變與械鬥:
(一)1.原因:治安不佳,男女比例失衡(羅漢腳很多)
2.「三年一小反,五年一大亂」----常有暴力衝突
(二)三大民變---朱一貴事件(康熙年間)、林爽文事件(乾隆年間)、戴潮春事件(同治年間)
(三)械鬥:以祖籍、姓氏、職業分彼此----如「漳泉鬥」、「閩粵鬥」
六、文教的發展:
(一)19世紀中葉---台灣轉型成「文治社會」
(二)清初—設「府縣儒學」---科舉保障名額---初期文風不盛
(三)1.經濟改善、2.書院、義學 、私塾增加---使文教發展


第四單元:大船入港(開港)1858~~1895年
一、通商口岸的設立:
1. 開港:(1)遠因;a.台灣地理位置重要 b.1850有煤礦、米、糖經濟利益 c.航行安全

戰爭
影響
英法聯軍
開港
中法戰爭
建省
甲午戰爭
割台
日軍犯台
積極治台






(2)近因:兩次英法聯軍失敗
(3)四港---正港(安平、滬尾)、副港(打狗、雞籠)
(4)結果---設洋行、領事館
(5)影響---a.西方文化、宗教(基督、天主)傳入
b.台灣錢淹腳目--1878年後
二、國際貿易成長:
1. 開港前:出口---米、糖
2. 開港後:(1)出口---茶、糖、樟 (台灣三寶);進口---鴉片、紡織品
3. 影響:(1)1878年後,外貿一直【出超】--出口大於進口 ;超過大陸
(2)政治、經濟重心北移
三、外患與清廷的積極治台:
1. 積極治台主因:1871年牡丹社事件---1874年使日軍犯台
2. 牡丹社事件- --(1)時間---1871
(2)原因---琉球漁民被原住民殺害
(3)結果---日軍說---為了『保民義舉』 ,出兵犯台
(4)影響---派沈葆楨積極治台
3.日軍犯台---(1)時間---1874
(2)原因--牡丹社事件
(3)結果--派沈葆楨處理,賠償,承認日本是『保民義舉』
(4)影響---重視海防、積極治台
4.積極治台---沈葆楨建設
(1)建西式砲台—(安平【億載金城】、旗後、東港)
(2)恆春建城牆
(3)增設府縣—二府(台灣、台北)、恆春縣
(4)開山撫番---a.廢除渡台禁令 b.開築三條開往後山【東部】的道路—開發東部【八通關古道】
※※以下台灣古蹟、古物和人物、或是事件間的關係,請連連看【可以複選】:
八通關古道 沈葆楨
獅球領隧道 劉銘傳
億載金城 康熙帝
台北承恩門 丁日昌
恆春古城 中法戰爭
琉球番民墓 日軍犯台
大稻埕碼頭 英法聯軍
騰雲號小火車 馬偕
海門天險(二沙灣砲台) 巴夏禮
英國領事館 李春生
德記洋行(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) 甘為霖
牛津理學堂 郭錫璢

四、台灣建省與現代化:
1. 中法戰爭--(1)時間:1884
(2)原因:越南問題
(3)經過:波及台灣
(4)結果:中國勝,仍讓越南為法國屬國
(5)影響:1885年台灣建省,首任巡撫(劉銘傳)
2.劉銘傳建設----◎建設內容:(1)政治上---a.增設廳縣----三府一州十一縣三廳,中部---增一府(台灣府),東部---台東直隸州---奠定行政區劃架構
b. 開山撫番---設撫墾局,招撫原住民開荒
(2)經濟上_----a.清丈田畝,改賦---負擔輕,b.樟腦、硫磺為國營,稅收增加
(3)交通上_---a.買輪船、b.設郵局、c.延長電報線、d.修鐵路(完成台北到基隆段)---卸任後完工(台北到新竹段)
(4)教育上 ---設新式學校(西學堂、電報學堂)
◎影響:台灣成為最現代化的省
第五單元 殖民統治的建立
一、台灣民主國的建立
1. 台灣民主國: (1)原因----1894甲午戰爭,中國失敗,訂下1895馬關條約---割讓台灣
(斷不了的祖國奶) (2)領導人---唐景崧(最後一位巡撫)、丘逢甲、劉永福(守台南)
(3)結果失敗
2.割台原因:甲午戰敗
二、武裝抗日的進行
1. 日治初期---
2. 1895 1902 1915 1930(霧社事件)1945抗日

割台 搞定 西來庵事件
(噍吧年事件)
3. 武裝抗日---苗栗事件『具有民族革命性質』、噍吧年事件,後改採取政治社會運動
4. 1930年霧社事件---原住民抗日
三、政治與社會的控制
(一)總督體制的演變
1. 總督體制的統治體制—根據【六三法】---總督集(行政、立法、司法、軍事大權)
2. 分期 ----初期『武官總督』(加強政治控制);1920年代受【民族自決影響】 ----採取 【內地延長】政策---用文官總督
3.1930年代以後---進入【皇民化】時期 ---希望台人為日本人,進行文化改造(拜神社、講日語、穿和服等)及經濟動員(高砂義勇隊)、慰安婦等
(二)警察政治的建立
1.普設派出所
2.典型警察政治----叫大人---無所不管(維持治安、一般行政----如戶口、衛生、稅收、徵役、農政等)
3.用保甲制度來輔佐---控制台灣,瓦解抗日,掌握台灣戶口
4.青年團----統治後期,因戰時需要,依年齡、性別、職業編組
四、殖民經濟的發展
1. 推動台灣經濟基礎工程---查戶口(人口調查)、土地調查、統一貨幣、度量衡、基隆高雄港、縱貫鐵路)
2. 政策---【農業台灣、工業日本】---台灣以米、糖為產業主體,推動農業改革
3. 水利---嘉南大圳之父【八田與一】
4. 蓬萊米之父【磯永吉】,米輸出日本作壽司
5. 蔗糖---實施資金援助、指定原料採收區域、用新式糖廠代替傳統糖□
6. 1930年後---【南進化、工業化】(台灣是南進華南及南洋的跳板)
7. 工業化---以軍需工業為主,興建日月潭發電所---運用電力及進口原料、次級加工
8. 日治後期---經濟停頓----因為a.實施經濟配給制度、
b.美軍轟炸---港口、公路、工廠遭破壞
第六單元 殖民統治的強化
一、殖民教育的推展
1. 殖民教育(西式教育)----差別待遇、隔離政策的原則
2. 初等教育---日人讀小學校,台人讀公學校,原住民讀番人公學校,教導日語和現代生活知識
3. 中等教育----以實用為原則,重職業教育、師範學校、醫學校
4. 台籍精英林獻堂籌辦台中中學校(今台中一中)
5. 高等教育---1928年設立台北帝國大學(台大)---熱帶醫學研究、南進政策研究和在台日人唸的
二、現代化社會的建立
1三大陋習---鴉片、纏足、辫髮
3. 採取漸進方式---一面管制吸食鴉片、准有毒癮者購買----設專賣局、設工廠製造
4. 鼓勵放足斷髮—利用保甲和警察,後易服改裝,採取歐式或日式
5. 引進西方司法制度----設法院審查刑事、民事,合乎公平正義,台人多守法
6. 星期制度和標準時間制---守時觀念
7. 現代衛生---現代公共衛生和醫療制度建立----自來水、廁所,清潔、防疫觀念
三、知識份子的覺醒
時間:1920年
原因---民族自決思潮、民主自由影響,爭取政治、文化運動
運動---要求政治改革的 『設置台灣議會請願運動』
1921年---人物(林獻堂、蔣渭水)成立文化協會、發行台灣民報、辦演講---提高民智
因為台灣人得了知識營養缺乏症
台灣第一黨---蔣渭水成立
總督府扵1935年---【半自治】--- ---實施地方自治(不脫官治色彩)
影響---台灣人具備了自治、普選、參選權的民主政治基本觀念
因為皇民化運動時期而停止
四、皇民化運動的推行
因為中日戰爭爆發
希望台灣人變成日本人
3.內容---武官總督---進行文化改造(拜神社、講日語、穿和服等)及經濟動員(高砂義勇隊、台籍日本兵)、慰安婦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inu020510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