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地方,台灣社區新聞網 (在小地方交換大事情): "一座博物館到底能做些什麼?

(地方/台南縣)
文/黃建龍

  位於台南縣七股鄉的「台灣鹽博物館」在一月底開幕,這是雲嘉南地區最大的博物館,同時也是台灣第一座由非營利機構獨立經營,無政府編列預算補助的大型博物館,從規劃到開幕整整十年,一開幕自然成為地方的大事一件。而這樣一座博物館到底應該扮演整樣的角色?只是滿足觀光客的遊憩休閒需求嗎?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


●台灣鹽業博物館是目前台灣最大的單一產業博物館,也是鹽分地帶觀光發展的重要指標。

  話說台灣曬鹽產業長達338年,產業與地方有著密不可分的相依關係,造就了特殊的文化地景、生活型態,乃至於獨特的鹽分地帶文學,產業已經不只是產業,開幕時碰到農曆過年,有超過一千名鄉民受招待入館參觀,家住中寮的陳老先生曬了一輩子的鹽,利用過年孫子回來,特別帶孫子到博物館來,告訴孫子阿公是如何走過那些辛苦歲月,是情感的歸屬,對他們而言博物館是一個記憶。但面對一個作為原有地方經濟主要收入的產業,消失後社區住民如何轉換家計的所得,如何透過博物館的研究典藏轉化鹽的地方知識成為一種新的產業,另由於鹽(氯化鈉NaCl)是重要的工業原料,其中的技術與科學都可能是與新產業有關,這些都是博物館應該積極進行的。例如,鹽的特色料理、醃漬物的轉化、技術上海水淡化與鹽的再生等都是可能的議題。


●2002年台灣最後一次採鹽

  博物館的任務聲明提到;《建構一個具有知識經濟承載的文化產業博物館》,其中四點分別是:發揮博物館台灣研究的高度價值、提供地方知識參與社區營造、做為嘉南高沿海的鹽業史蹟守護員、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能量工廠。台灣的產業文化資產的保存,直到近幾年來才比較頻繁地被注目,其中包含工業遺址的保存,台灣鹽博物館的開幕象徵了產業文化資產保存新的里程碑,博物館到底要如何進行一連串相關的工作,下回再分門討論。"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inu020510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