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
 
 
 
戰後臺灣文化環境的變遷
1.戰後臺灣約有三、四十年的時間,因為戡亂戒嚴體制對社會的控制,加上外交空間緊縮,導致國人的世界觀不足,對國際事務的參與也力有未逮。
2.隨著臺灣經濟結構的變化、社會自主力量的抬頭、政治控制力逐漸放鬆的結果,民眾開始獲准出國觀光,媒體環境也日趨多元,這些變化促使國人和國際社會間的相互往來轉為頻繁,也為國人廣闢了內容豐富、形式便捷的知識管道。
3.近年來,臺灣更積極因應國際的資訊化潮流,不僅成為資訊科技的生產大國,也已成為資訊普及應用的社會,同時增進了國人和世界各地的相互了解與交流。
 
 
全球化的衝擊
臺灣的迎向世界,也和國際社會走向地球村的趨勢密切相關,尤其以「全球化」的巨流沖激,具有關鍵性的影響。
1.就經濟而言,近年全球的金融交易與資本流動已呈現跨地域的發展態勢,世界日漸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經濟有機體。
2.就文化而言,全球通訊技術迅速發展,特別是網際網路世界的形成,大舉改變了傳統的溝通與書寫形態,也促進了各地域文化觀念與思考模式的流通,臺灣自然不能置身度外。
 
 
全球化趨勢下的文化思考
在全球化浪潮的席捲下,諸如南亞、非洲、南美洲等地的生產資源與自然環境,經常處於被剝削的不利地位,而民族主義式的國家藩籬也不再牢不可破。
1.放眼未來,國人應該提升溝通與表達能力,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,保持思考的創造力,掌握並創新產業技術,以求經濟、文化的永續發展。
2.此外,也應關懷人文與環境現狀的破壞,並積極面對臺灣在全球化趨勢下的自我定位問題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inu020510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